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- 学院传真

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“探寻非遗年画根脉 青春助力乡村振兴”系列社会实践活动

  为深入挖掘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,探索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,马克思主义学院“薪版焕乡”服务队于2025年6月29日至8月2日,先后奔赴山东省聊城市、泰安市、临沂市等地,陆续开展“探寻木版年画 赓续非遗薪火““访非遗年画历史 寻乡村振兴良方”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,以青春脚步丈量非遗传承之路,为千年技艺注入时代活力。

  suncitygroup太阳集团

  溯技艺之源,悟匠心传承

  服务队在“2025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暨河和之契非遗交流展示周”现场,通过近距离观摩传承人的现场制作过程,与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,系统学习了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具、核心工艺流程等专业知识,重点研究了蕴含“蛇盘兔,必定富”吉祥寓意的经典作品《蛇盘兔》,感受其传统技艺的精湛与匠心。

  为探寻木版年画在当代的创新发展之路,服务队成员积极走访各展区,与不同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及文创开发者交流经验,获取了诸多关于非遗活化与市场对接的宝贵灵感和思路。同时,服务队前往“聊城礼物”文创纪念馆,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,详细了解了木版年画成品的展示形式、衍生产品种类以及当前的市场销售状况,为探索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积累了第一手资料。

  访东昌瑰宝,探守正创新

  服务队深入聊城东昌府区,开展多点位调研。在东昌府区木版年画博物馆,队员们通过观览体验与创意研讨,沉浸式探索年画魅力。创意研讨环节,团队聚焦“制作技艺”与“现代转型”,碰撞出开发AR互动体验、融合国潮元素的文创产品等创新构想。队员们更在老师傅“一擦二印三晾”口诀指导下,亲身体验墨汁匀刷、宣纸拓印的完整流程,深刻感受匠心温度。

  在聊城东昌府区永兴堂民俗文化传承大院,队员们与东昌府木版年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春奎深入交流,了解其“守正创新”的实践,如创作十二生肖系列、以“红船精神”“建党精神”为主题的年画,以及反映“绿水青山”理念的《古今京杭揽胜》巨制。服务队队员在郭春奎指导下,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强化文化内涵宣传以破除误解、借助电商平台拓展销售网络等具体思路,获得郭春奎肯定。

  寻泰岳乡韵,话地域特色

  服务队成员于泰安市邱家店镇徐家庄村参观木版年画作品,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。展品题材多样,包括《泰山老奶奶》《五岳独尊》等地方特色经典,“红船精神”“井冈山精神”等革命主题年画,以及融入现代元素的新主题木版年画作品。在与当地传承人王先生的座谈中,队员们认真聆听关于制作工艺、载体及经典作品内涵的讲解,深刻体会到传承这门技艺所需的非凡耐心与匠心精神,并就工艺细节、传承现状及市场推广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详细记录。

  融数字科技,启焕新篇章

  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内,服务队聚焦“科技+非遗”融合实践。在数字展馆,队员们主动操作增强现实(AR)技术平台,沉浸式、动态化观摩了木版年画从设计、刻版到多色套印的完整流程,深刻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与繁复。围绕“非遗+产业”核心议题,团队与馆方人员深入探讨了木版年画题材如何融入现代生活美学、利用新媒体进行推广、结合乡村旅游打造沉浸式体验等创新方案,为非遗在数字时代的“活态传承”与创新发展汲取了前沿思路。

  “薪版焕乡”服务队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,不仅系统梳理了木版年画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,更精准把脉其传承困境与发展机遇。队员们深刻认识到:非遗的“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”需坚守文化根脉,同时借力科技赋能与产业融合。未来,团队将持续探索木版年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,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沃土中生生不息,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青春动能。

  (审核 刘凤芹)

相关附件:

最新动态

Baidu
sogou